由安德烈斯·维尔执导的纪录片《赖芬斯塔尔》于2024年8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荣获电影与艺术奖。该片深入挖掘了德国著名但极具争议的电影制作人莱妮·赖芬斯塔尔的生平及其与纳粹政权的复杂联系。影片利用了赖芬斯塔尔生前留下的、此前未公开的档案材料,包括家庭电影、照片、录音和信件,旨在揭示她如何成为纳粹政权的核心电影制作人,并探讨其作品的持久影响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回响。
赖芬斯塔尔以其为纳粹政权制作的宣传片而闻名,尤其是《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些作品以其开创性的电影技术和强大的视觉美学,将纳粹的集会和意识形态推向了世界舞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但也因此与纳粹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对她的才华赞赏有加,认为她能够用艺术手法描绘一个强大而美丽的德国,并亲自委托她拍摄了多部重要影片。她的电影技术,如移动镜头、航拍以及对音乐和摄影的创新运用,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但也因其服务于宣传目的而备受争议。
然而,赖芬斯塔尔的遗产充满了争议。她一生都在否认自己对纳粹暴行的了解,并试图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政治上的局外人,只专注于艺术创作。她声称自己是“天真”的,并且在战后多次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指控她与纳粹罪行有关联的人。纪录片通过她与反纳粹活动家埃尔弗里德·克雷奇默在1976年的电视访谈片段,以及其遗产中发现的信件,揭示了她可能参与或知晓纳粹罪行的证据。例如,一份1952年的信件暗示,她在1939年波兰科涅茨拍摄期间,可能因要求“移除犹太人”而间接导致了当地犹太人的死亡。这些发现挑战了她长期以来对自身历史的叙述。
赖芬斯塔尔的电影美学,如低角度拍摄和精心编排的场景,至今仍对电影制作产生影响,甚至在当代政治宣传中也能看到其回响。导演维尔指出,她对“优越”和“胜利”的描绘,以及对“他者”的蔑视,与当今一些政治言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对图像力量的深刻洞察,以及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使得赖芬斯塔尔的故事成为一个警示,探讨了在权力面前艺术家的责任以及公众如何解读和接受具有争议性的艺术作品。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于2018年接收了赖芬斯塔尔的全部遗产,包括大量未公开的材料,这些档案为研究她的人生轨迹和自我叙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也带来了处理“艰难遗产”的伦理挑战。
《赖芬斯塔尔》这部纪录片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不仅重现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电影制作人的生平,更引发了关于艺术、宣传、历史真相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对图像力量的理解和对历史真相的追寻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辨别和审视艺术作品背后的复杂动机和潜在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