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彗星3I/ATLAS的第十二次异常现象挑战科学界

编辑者: Uliana S.

作为人类观测史上发现的第三个星际天体,彗星3I/ATLAS持续不断地向科学家们抛出新的难题。这颗来自宇宙深处的访客于2025年7月1日由位于智利的ATLAS天文台首次观测到,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特性。其双曲线轨道明确证实了它的太阳系外起源,而根据估算,其年龄高达75亿年,几乎与年轻的宇宙同龄。然而,真正引起科学界轰动的并非它的遥远出身,而是其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行为特征。

3I/ATLAS 图像,日期为 2025 年 11 月 16 日。图像中可见多条喷流,既朝向太阳又远离太阳,包括反尾以及一条更长且紧密准直的尾巴。

这一系列异常现象的顶点是第十二次记录到的事件,发生在2025年11月8日和9日。天文学家们观测到有狭窄且定向的气体和尘埃喷流从彗核延伸出来,长度超过一百万公里。这一现象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彗星围绕自身轴线的自转周期为16.16小时,但这些喷流却保持着完美的直线形态。按照常理,这种自然旋转本应不可避免地将喷射物扭曲成螺旋状,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完全违背了已知的物理规律。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对此评论道:“这些以每秒约400米速度运动的喷流能够保持清晰的形状,暗示着可能存在某种稳定机制在起作用。”他补充说:“这虽然不能证明,但也不能排除其潜在的技术起源。”与此相对,俄罗斯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基谢列夫(Alexander Kiselev)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将这一现象与3I/ATLAS复杂的尘埃“反向彗尾”结构联系起来,该反向彗尾指向太阳,这也是该彗星的另一个怪异之处。

早在2025年10月24日,MeerKAT射电望远镜曾探测到羟基自由基的吸收线,这是彗星的经典特征。然而,随后的观测揭示了一系列偏离常规的现象:镍与氰化物的比例异常高,水含量异常低(仅占4%),以及无法解释的非引力加速度。更令人惊讶的是,该天体于2025年10月29日通过近日点,距离太阳2.1亿公里,但它并未像许多冰质彗核那样发生解体,显示出极强的结构稳定性。

科学家们希望,定于2025年12月19日利用“哈勃”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进行的联合观测,或许能揭示这个独特天体的本质。目前,3I/ATLAS已安全地远离地球,距离达到1.8天文单位,它继续在太阳系中前行,给全球的科研人员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谜团,等待着未来的解答。

来源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UK

  • 3I/ATLAS

  • Astronomers detect first 'radio signal' from interstellar comet 3I/ATLAS - but it wasn't aliens

  • New 'nearly interstellar' comet - wrongly linked to 3I/ATLAS - will reach its closest point to Earth on Tuesday (Nov. 11)

  • Interstellar overhype: Nasa debunks claim about alien-made comet

  • 3I/ATLAS: todo lo que se sabe del cometa interestelar y la señal radio detectada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