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恒星——太阳,正在其背面展现出一种神秘且周期性的活跃现象,这片区域从地球上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继2025年10月21日至22日LASCO/C3日冕仪捕捉到的首次特大爆炸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冕物质抛射(CME)事件。这些事件以惊人的约24小时间隔相继发生,在行星际空间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局面。它们共同的目标,正是我们太阳系中一位罕见的“访客”——星际天体3I/ATLAS。
第一次抛射的规模,充分彰显了太阳的巨大体量,它被观测到直接朝着这颗彗星的方向喷射。天文学家预测,这股炽热等离子体的前锋将在10月24日追上3I/ATLAS,使其在太阳物质云中浸泡长达两天之久。然而,随着后续两次抛射以一天为间隔接连发生,局势又增添了新的变数。
根据其非对称的结构判断,第二次冕物质抛射(CME)预计只会擦过彗星的边缘,其主体部分将从彗星的偏北方向掠过。
然而,第三次抛射却精准地对准了目标,这有力地证实了隐藏在太阳背面活跃区域的清晰周期性。
在这场“日冕风暴”中,主角无疑是太阳和3I/ATLAS彗星。尽管这颗彗星正在经历一场真正的考验,但地球却完全处于安全之中,因为所有的抛射方向都与我们的星球背道而驰,对地球不构成任何威胁。
星际天体3I/ATLAS的核心直径估计约为5.6公里,质量高达330亿吨。早在九月底,它就曾与太阳等离子体发生过一次碰撞。那次事件是历史上首次记录到的太阳冕物质抛射与来自太阳系外物质的相互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包括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在内的观测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的撞击暂时性地扭曲了彗星的彗尾,并可能引发了异常的二氧化碳释放。这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自然实验。它不仅有助于揭示太阳活动的行为模式,更有望让我们深入了解来自银河系深处的物质的本质和特性,其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