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首次被观测到的小行星99942“阿波菲斯”(Apophis)曾一度引发公众对其潜在撞击风险的担忧。然而,经过持续的观测与精密计算,科学家们已确认该小行星在未来至少一个世纪内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2029年4月13日,阿波菲斯将以约32,000公里的近距离掠过地球,届时在欧洲、非洲及亚洲部分地区,这一天文奇观将可用肉眼直接观测到。
此次近距离接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球强大的引力将在阿波菲斯飞掠期间显著改变其运行轨道,将其从原先的“阿登”(Aten)类小行星重新归类为“阿波罗”(Apollo)类小行星。这一轨道变化将使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研究这颗小行星。目前,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的OSIRIS-APEX探测器和欧洲空间局(ESA)的“拉姆斯”(Ramses)探测器在内的多项太空任务已规划好在2029年近距离观测阿波菲斯,以收集其结构、成分及轨道演变等关键数据。这些探测器将从不同角度和时间点对阿波菲斯进行详尽观测,为理解近地小行星的动态提供宝贵信息。
阿波菲斯被视为太阳系早期形成的遗迹,其形成时间可追溯至约46亿年前。绝大多数小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但阿波菲斯及其同类天体,因受到大行星(特别是木星)引力的长期影响,其轨道已发生改变,使其能够进入近地轨道。此次飞掠不仅将加深我们对近地小行星的认识,还将提升我们应对未来潜在太空威胁的能力。科学家们正利用此次机会测试和完善现有模型,以更精确地预测小行星的运动和行为。
此次事件也凸显了全球科学合作的重要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正协同努力,共享数据,共同解析阿波菲斯飞掠带来的科学信息。例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DESTINY+任务也计划在前往另一颗小行星“灶神星”(Phaethon)的途中,对阿波菲斯进行一次飞掠观测。通过多方位的观测和研究,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察太阳系的形成历史及其演化过程,同时也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行星防御能力积累宝贵的经验。阿波菲斯此次的近距离飞掠,与其说是潜在的威胁,不如说是宇宙赠予我们的一次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绝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