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巨型蝴蝶状日冕洞临近地球,或引发地磁活动

编辑者: Uliana S.

太阳表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形似蝴蝶的日冕洞,其跨度约为50万公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于2025年9月11日捕捉到了这一现象的图像。这个日冕洞目前正向地球释放一股高速太阳风流,预计将于2025年9月14日左右抵达地球,并可能引发地磁风暴。

日冕洞是太阳外层大气中温度较低、密度较小的区域,其磁场线延伸至太空,导致太阳风逃逸。当这些高速太阳风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时,便可能产生极光。目前的预测表明,9月13日至14日期间,地球将经历活跃到G1(minor)级别的地磁风暴,并存在升级至G2(moderate)级别的可能性。科学家们正在密切监测这一情况,以评估其对卫星运行和地面技术系统的潜在影响。

根据历史数据,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期间,地球磁场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会增强,导致地磁扰动事件的可能性增加。这种“等日效应”意味着,即使是中等强度的太阳风活动,也可能导致更明亮、更广泛的极光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WSA-Enlil太阳风模型正在预测风暴接近地球时的等离子体密度和太阳风径向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太阳活动增强不仅影响地球磁场,还可能对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造成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增强会加剧地磁扰动,导致地球热层升温膨胀,增加高层大气的密度和阻力,从而加速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衰减。例如,2020年至2024年间,有大量“星链”卫星因太阳活动增强而提前坠落,这一趋势与太阳活动增强阶段高度相关。

来源

  • The Grand Junction Daily Sentinel

  • India Today

  • Space.com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太阳巨型蝴蝶状日冕洞临近地球,或引发地磁活动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