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早期干旱状态揭示:宇宙碰撞或为生命带来契机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地球的化学构成在太阳系形成后仅三百万年内就已基本确立,暗示早期地球是一颗干燥的岩石行星,缺乏生命必需的关键元素。研究团队利用锰-53放射性衰变精密计时系统,测定地球形成年代,精度达一百万年以内。这一发现支持了地球在形成后期,可能与一颗名为“忒伊亚”的天体发生碰撞,从而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挥发性物质,如水和碳化合物,使其变得适宜生命生存。

在地球形成初期,太阳系内部区域普遍缺乏生命必需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在早期太阳系形成过程中,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未能被吸收到形成行星的固态岩石物质中。只有在比太阳更远的寒冷区域形成的星体,才可能富集这些成分。科学家们通过分析陨石和地球岩石中的同位素和元素数据,并结合模型计算,重建了地球的形成过程。锰-53的放射性衰变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时钟”,帮助科学家们确定地球化学成分确立的时间框架,其准确度极高。

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地球早期干旱的物质构成,还为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许多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通过后期的大规模撞击事件,如与忒伊亚的碰撞,才得以补充。忒伊亚的撞击不仅带来了水,还可能带来了构成生命基础的碳等元素,将地球从一个干燥的岩石球转变为一个充满生机的蓝色星球。这一理论也解释了为何月球的成分与地球有相似之处,因为月球被认为是忒伊亚与地球碰撞后产生的碎片凝聚而成。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更详细地描绘这次碰撞事件,并构建能够解释地球和月球物理及化学组成的模型。

这一发现强调了宇宙事件在塑造宜居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们对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生命并非偶然,而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结果。

来源

  • ScienceDaily

  •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