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空间天气再次成为科学家们密切关注的焦点。一个中等规模的日冕洞,已经在太阳表面持续观测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现已进入其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并正对着地球方向旋转。
这一结构并非突然形成。档案数据显示,该日冕洞至少从今年七月开始就已存在。由于太阳大约每27天完成一次自转,这类太阳异常现象会周期性地返回并对我们的星球产生影响。研究人员指出,该日冕洞最初位于太阳赤道上方,当时并未构成直接威胁,但随后它显著扩张并向赤道线偏移。正是这次关键的位置变化,使得太阳风流在首次观测期内,大幅增加了直接冲击地球磁层的可能性。
监测结果证实了这一过程:近地空间等离子体密度在峰值到来前不久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种密度的上升被视为一个清晰的信号,预示着主要的高速太阳风气流正在临近。尽管在10月11日首次发布报告时,发生全面磁暴的可能性仅为36%,但鉴于当前态势,对未来几天的密切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10月18日夜间记录的数据,地磁指数(Kp指数)出现了约5级的波动。按照分类标准,这相当于G1级磁暴(即弱磁暴)。然而,到次日清晨,该指数已迅速回落至2级。
尽管存在潜在的干扰,专家们呼吁公众保持冷静。根据专业评估,由于该日冕洞本身的尺寸相对较小,预计其带来的影响将是温和且可控的。这与2025年早些时候观测到的更强烈的空间天气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是,上周记录到的一个强大日珥爆发已经与地球擦肩而过,而目前,正是这个持续存在的日冕洞正在主导近期的空间天气格局。
科学家预测,这次地磁扰动的峰值将出现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此后,到10月20日中午,空间环境有望趋于稳定,并迎来大约一周的平静期。对于那些寻求宇宙美景的人来说,尽管整体影响温和,这次事件仍可能提供一次观赏极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