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将于8月12日至13日夜间迎来观测高峰。在理想条件下,每小时预计可观测到多达100颗流星。英仙座流星雨是由于地球穿过彗星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Swift-Tuttle)的尘埃轨迹而产生的年度天文现象。当这些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形成我们所见的流星。
今年的流星雨高峰恰逢一个近乎满月的夜晚,月球亮度将达到83%,这可能会对观测效果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会掩盖住较暗淡的流星。尽管如此,明亮的火流星仍有可能被观测到。为获得最佳观测体验,建议前往远离城市灯光污染的黑暗地点,并尽量避开月光直射的方向。通常,黎明前的几个小时是观测流星的最佳时段。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其轨道周期约为133年。它上次近距离经过地球是在1992年,预计将在2126年再次回归。彗星的尘埃颗粒大小不一,大部分如沙粒般大小,但较大的颗粒能够产生壮观的火流星,并留下明亮的轨迹。
对于摄影爱好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建议使用具有手动设置功能的相机,并配合稳固的三脚架。广角镜头有助于捕捉更广阔的夜空,而快门线或定时器则能避免相机抖动。对焦应手动设置为无穷远,并可参考“500法则”来确定曝光时间,以防止星轨的出现。建议将相机设置为连续拍摄模式,并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以最大化捕捉流星的机会。
尽管月光带来挑战,2025年的英仙座流星雨仍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天象。通过充分的准备和耐心,观测者和摄影师们依然能够欣赏到这场壮丽的宇宙奇观。历史记录显示,最早关于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可追溯至公元36年,当时中国天文学家记录到“百余颗流星飞过”。此外,英仙座流星雨有时也被称为“圣洛伦斯的眼泪”,以纪念一位在8月10日(圣洛伦斯的祭日)殉道的基督教圣人。在观测流星雨时,还可以留意8月12日清晨金星和木星的近距离合相,它们将构成一幅壮丽的景象,为流星雨的观测增添一份额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