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将蛋白质转化为细胞内量子传感器

编辑者: Irena I

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UChicago PME)的研究人员在将量子技术与生物系统相结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成功地对一种存在于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工程改造,使其能够作为量子比特(qubit),从而在生物环境中实现前所未有的量子传感能力。这项研究已于2025年8月29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传统的量子传感器通常需要在极低的温度和高度隔离的环境下运行,这限制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应用。芝加哥大学的团队通过一种创新的方法,利用蛋白质固有的量子特性,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他们改造了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使其能够精确探测微小环境变化,并作为量子传感器。这些基于蛋白质的量子比特可以直接在细胞内通过基因编码产生,并能被精确地定位到细胞的特定结构中,从而实现对细胞内部运作的细致观察。

该研究由David Awschalom教授和Peter Maurer教授领导,他们利用了一种新颖的光学可寻址自旋量子比特技术。实验数据显示,这些蛋白质量子比特表现出141微秒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和16微秒的相干时间。Awschalom教授表示:“我们不是试图将传统的量子传感器‘伪装’以进入生物系统,而是希望探索利用生物系统本身来开发量子比特。”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量子飞跃挑战研究所(Quantum Leap Challenge Institute for Quantum Sensing for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QuBBE)以及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的支持。QuBBE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旨在推动量子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此次将量子传感器集成到活细胞中的成功,为量子技术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并为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项创新有望实现量子增强型纳米级磁共振成像(MRI),从而以前所未有的原子级别精度洞察复杂的细胞过程和疾病机制,为开发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来源

  • CBS News

  • Scientists have created a protein qubit inside a living cell

  • Scientists program cells to create biological qubit in multidisciplinary breakthrough

  • NSF announces $25 million institute in Chicago for quantum biology research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