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木材的碳基材料:多伦多大学研究揭示生物炭结构强度媲美普通钢材
编辑者: Vera Mo
多伦多大学的一项前沿研究正在重新定义生物炭的用途,将其从传统的土壤改良剂提升为高性能结构材料的新领域。该研究团队由Charles Q. Jia教授领导,成果已发表于《Biochar X》期刊上。研究的核心发现是,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加热生物质所制成的“单片生物炭”(monolithic biochar)——即保留了原始木材天然结构的碳化木块——其机械性能可以与普通钢材相媲美,为可持续材料科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对取自七种不同树种的生物炭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包括枫木、松木、竹子以及非洲铁木。这些样本在600至1,0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接受了热解处理。量化数据显示,非洲铁木生物炭所达到的轴向硬度高达2.25吉帕斯卡,这一强度水平足以与普通低碳钢的强度相抗衡。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卓越性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巧妙地利用了木材固有的“层级孔隙网络”,而非仅仅依赖于碳材料本身的微观特性。
该研究团队成员包括Qinyi Wang、Yating Ji、Mohana M. Sridharan、Lizhong Lang、Yu Zou和Donald W. Kirk等人。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显著的各向异性现象,例如在铁木样本中,其轴向硬度比横向硬度高出惊人的28.5倍,这明确揭示了材料性能与结构方向的紧密关联。这种方向依赖性是木材天然纤维排列的宏观体现,为工程师提供了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调控材料刚性或柔韧性的设计自由度。
Charles Jia教授总结道,生物炭已然成为一种结构性材料,其应用潜力可扩展至高强度电极、轻质复合材料以及流体定向过滤器等领域。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设计具有可预测机械性能的单片生物炭的量化基础框架,标志着材料科学与碳可持续性之间实现了跨越。此项发现与全球对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的迫切需求高度契合,它将焦点从生物炭的环境修复功能转移到其内在的结构潜力上,利用木材的天然纹理来决定宏观力学性能,是一种高效的可持续材料设计思路。
此外,研究还发现生物炭的硬度与堆积密度和碳含量之间存在强关联性,更致密、含碳量更高的生物炭能更有效地抵抗形变。这为通过调整原料选择和热解条件来精细调控材料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对自然蓝图的深度洞察,正引导材料设计进入一个可以从可再生生物质中精准“定制”的未来,而非仅仅受限于传统矿物资源。
来源
Renewable Carbon News
Unlocking extreme anisotropy in monolithic biochar hardness
Inaugural Editorial of Biochar X: unleashing the endless potential of biochar and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global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