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干旱加剧玛雅文明在尤卡坦半岛的衰落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最新研究,通过对尤卡坦半岛石笋的深入分析,为玛雅文明的衰落提供了更清晰的证据。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古城附近的Tzabnah洞穴中的石笋化学成分,精确重建了公元871年至1021年间的降雨模式。这一时期恰好是许多南部玛雅城市衰落的关键阶段。研究揭示,在此期间,尤卡坦半岛经历了八次持续至少三年的雨季干旱,其中最长的一次干旱从公元929年开始,持续了整整13年。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对玛雅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很可能引发了粮食短缺和政治动荡。尽管玛雅人以其先进的水利管理系统而闻名,但如此长期的干旱超出了他们应对能力的极限。

这些发现与先前研究结果相呼应,后者也曾指出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的低降雨量与玛雅文明的衰落有关。此次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对石笋的精细分析,研究人员能够以近乎月度的时间分辨率来追踪降雨变化,从而更精确地量化干旱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将气候数据与考古记录进行更细致的对比。例如,在最严重的干旱期间,许多玛雅遗址的纪念碑建造和铭文活动都停止了,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次研究不仅强调了气候因素在古代文明兴衰中的关键作用,也为理解干旱对复杂社会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干旱可能导致了社会凝聚力的瓦解和政治权力的转移。虽然奇琴伊察等北部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因其贸易网络而得以维持,但许多其他城市则因无法应对持续的干旱而逐渐被遗弃。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如何应对环境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角,也对我们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具有警示意义。

来源

  • Süddeutsche Zeitung

  • El País

  • Science Advances

  • Science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十三年干旱加剧玛雅文明在尤卡坦半岛的衰落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