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尔宝藏研究揭示维京人与伊斯兰世界的深度贸易联系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一项对2012年在英格兰北部诺森伯兰郡发现的贝德尔宝藏(Bedale Hoard)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揭示了维京人建立的庞大而复杂的贸易网络。这一网络将英格兰的维京定居点与数千公里之外、相当于现代伊朗和伊拉克地区的市场紧密相连。研究结果挑战了维京人仅是掠夺者的传统认知,突显了他们在长途贸易中的深度参与。贝德尔宝藏包含29枚银锭和几条华丽的项链,可追溯至9世纪末或10世纪初。

通过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银的三种主要来源:西欧铸币、伊斯兰第纳尔(dirhams)以及两者混合的金属。虽然大部分银可能来自通过赎金或劫掠获得的盎格鲁-撒克逊和加洛林钱币,但近三分之一的银锭却能直接追溯到伊斯兰哈里发国铸造的钱币。这些第纳尔产自今伊朗和伊拉克地区,沿着被称为“东方之路”(Austrvegr)的斯堪的纳维亚贸易路线,跋涉数千公里才抵达英格兰。牛津大学维京时代考古学副教授简·科肖(Jane Kershaw)博士指出,将维京人仅仅视为修道院掠夺者的看法是不完整的。劫掠确实是他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也积极参与了从北欧延伸至伊斯兰哈里发国的贸易网络。研究表明,维京人在英格兰建立定居点时,带来了大量的伊斯兰银币。这些贸易活动可追溯至公元775年左右,甚至更早,这表明伊斯兰世界的财富和商品流入对维京探险的早期阶段起到了推动作用。

维京人的经济体系以劫掠、贡品和广泛的商业贸易相结合为基础。他们形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和财富储存形式的“金银器经济”(bullion economy),白银的价值按重量衡量。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第纳尔被大量进口到北欧,维京人并未将其作为普通钱币使用,而是将其切割成小块(称为“零碎银”或hacksilver),或熔化重铸成标准化的银锭或珠宝。研究还发现,维京工匠在斯堪的纳维亚和英格兰有时会使用当地的铅(很可能来自北宾山脉)来提炼白银,这展示了他们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和本地生产能力。一件引人注目的厚重项链,由多股扭缠的银条制成,据信是用东西方混合的白银在英格兰北部铸造的。贝德尔宝藏生动地体现了维京时代英格兰的文化与经济融合。它证明了维京人的财富获取方式远比以往认为的更为复杂和多元化。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维京人经济活动的认识,也揭示了在中世纪早期,即使在信息和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不同文明之间也通过贸易、好奇心和共同需求紧密相连,展现了跨越数千公里的早期全球化图景。贝德尔宝藏因此成为维京人融入一个相互关联的中世纪世界的重要见证。

来源

  • historia.ro

  • Phys.org

  • HeritageDaily

  • Live Science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贝德尔宝藏研究揭示维京人与伊斯兰世界的深度贸易联系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