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了一项非凡的发现:在皮尔森地区北部,出土了数百枚金银硬币、精美首饰以及青铜制品。这批珍贵的窖藏文物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与著名的凯尔特文化——拉泰恩时期——紧密相关。尽管发掘工作自2021年便已启动,但直到2025年,研究人员才完成了其中一个关键阶段,并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捷克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扬·马日克指出,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抢救那些因盗墓者活动、农业耕作以及自然因素而面临直接威胁的可移动考古发现”。正是基于这一紧迫性,考古团队对该地点的确切坐标严格保密。他们担心一旦公布具体位置,可能会吸引非法的寻宝者,对遗址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从出土的文物判断,该地点并非永久性定居点,而是一个季节性的贸易中心或集市,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凯尔特人前来交易。考古学家戴维德·达内切克推测,这些发现很可能是人们在交易或交换过程中不慎遗失的,例如掉落的小型硬币和饰品。他还提出,发现的金银锭碎片可能被用作原始形式的货币进行结算,或者由负责维护贸易秩序的当地首领所控制。
在众多发现中,包括刻有动物图案的微型、制作精美的铸币,以及青铜扣件、别针、手镯、吊坠和一尊马形雕像。这些物品生动地展示了凯尔特人的高超工艺水平。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属于哈尔施塔特时期的黄金饰品。这一时期的文化早于拉泰恩文明,其文物的出现,证明了该遗址具有更早的文化层。这种跨时代的文物组合,使研究人员得以追踪中欧地区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和手工业传统是如何演变和转型的。
北皮尔森博物馆与画廊的考古学家丹尼尔·斯特拉尼克强调了这项发现的国际意义。他表示:“在这些金银硬币中,存在着一些科学界此前未知的类型。这一发现可能会颠覆我们对波希米亚地区凯尔特铸币发展史的传统认知。”他进一步指出,通过分析金属合金的成分和铸造技术,将有助于确定生产中心以及中欧凯尔特部落之间的贸易联系网络。
为了记录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考古团队采用了现代化的非侵入性方法,包括3D扫描、地层摄影测量以及化学光谱分析合金。这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文化层的干扰,确保了文物出土背景的完整性。考古学家每年都会返回现场,精确地确定地层结构,并收集关于古代市场空间布局的新数据。
部分藏品已在玛丽安斯卡·蒂尼采博物馆展出,该博物馆是该地区的历史中心,曾是一座熙笃会修道院和朝圣地。然而,博物馆馆长帕维尔·科德拉透露:“目前展出的只是发现的一小部分。最独特的物品仍保存在安全的仓库中,将在完成全面的科学评估后才会公之于众。”
历史学家指出,与普遍认知不同,凯尔特人不仅活跃在欧洲西部边缘,他们也曾积极定居在现代捷克、德国、奥地利和巴尔干地区。他们的文化在当地的考古景观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从坚固的奥皮杜姆(设防定居点)到像这次发现的仪式性窖藏。这个隐藏在皮尔森地区绿色山丘中的“秘密市场”,为我们理解铁器时代凯尔特人的经济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一把钥匙,揭示了融合了手工艺、商业和神圣传统的复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