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完整版:揭示两千年前的文学全貌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汉代竹简上的卷轴。来源:Tbatb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SA 4.0

中国考古界近期宣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在江西南昌市的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最受尊崇的典籍之一——《诗经》的完整竹简版本。这座墓葬属于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位于江西省,十多年来一直是考古学家们深入研究的焦点。

完整的《诗经》写在竹简上。照片:China Daily / X

这份珍贵的古代文献以数百枚狭长的竹简形式保存下来。古时的抄写者使用墨水将汉字书写在这些竹片上。每根竹简的长度大约为二十三厘米,两侧通常可容纳二十到二十五个文字符号。

为了保护脆弱的竹简材料,专家们采用了红外扫描技术,成功地恢复了文本内容,避免了对文物的物理损伤。经过仔细研究和比对,确认这份手稿包含了305篇诗歌和总计7274行文字。这一数字恰好与经典传世版本《诗经》所收录的内容完全一致。因此,该发现成为迄今为止已知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诗经》文本实物。

据发掘项目负责人杨军介绍,这项发现对于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体系和教育制度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学者们推测,这个竹简版本很可能曾被用作儒家教育的教材,因为《诗经》在当时被视为中国贵族子弟必修的科目。

墓主人海昏侯刘贺在汉代历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作为汉武帝的孙子,他曾短暂登上皇位,但仅仅在位二十七天后就被废黜,随后被封为海昏侯。尽管他的帝王生涯极其短暂,但其墓葬出土的文物,充分展示了当时贵族阶层所具备的高度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传统。

自2011年开始的墓葬发掘工作,已经出土了大量无价之宝。其中包括精美的金器、青铜器皿、乐器、铜镜以及数百枚刻有文字的竹简。然而,这份完整的《诗经》无疑是核心发现,它有望彻底改写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字历史和诗歌典籍形成的认知。

《诗经》在中国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被认为创作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之间,后来经过孔子修订,并被列入“五经”之一。这部诗集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祭祀礼仪和世界观,体现了自然、国家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儒家道德教育的基石,承载着重要的伦理价值。

现代科技在保护和解读这份古老文献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红外线和3D扫描仪,成功读取了那些难以辨认的文字,并重新排列了竹简的顺序。未来几年内,计划将修复后的文本进行数字化出版,以便全球学者能够将其与后世版本进行比较,从而更精确地了解古代中国语言和诗歌形式的演变历程。

海昏侯刘贺墓中完整版《诗经》的重见天日,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考古事件,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象征。它有力地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奠定的知识与文学传统,至今仍在延续,连接着历史与当下。

来源

  • thetimes.gr

  • Full version of ‘Book of Songs’ found at Haihun tomb - Global Times

  • 2,000-Year-Old “Book of Songs” Discovered in China, First Complete Copy Ever Found - GreekReporter.com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汉代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完整版:揭示两千年前的文学全貌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