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1号火星任务的轨道探测器观测并记录了星际彗星3I/ATLAS
“天问一号”捕捉星际访客3I/ATLAS:宇宙来客的新数据揭示
编辑者: gaya ❤️ one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近日证实,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轨道飞行器成功对星际彗星3I/ATLAS进行了观测。这次近距离接触发生在距离该天体约3000万公里处,是人类有记录以来对太阳系外天体进行的最亲密接触之一。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处理和分析,科学家们不仅捕捉到了这颗彗星的独特特征,还制作了其在太空中动态运行的动画。此次观测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太阳系外现象的理解边界,为研究星际物质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Tianwen-1 火星任务轨道器观测并记录了星际彗星 3I/ATLAS
3I/ATLAS是继“奥陌陌”(2017年)和2I/鲍里索夫(2019年)之后,第三个被确认来自其他恒星系统的“星际访客”。它于2025年7月1日由智利的ATLAS望远镜首次发现。该天体拥有明显的双曲线轨道,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其星际起源。科学家推测,这颗彗星可能诞生于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其年龄估计在30亿至110亿年之间。它已于2025年10月29日和30日通过了近日点——即距离太阳最近的点,距离约为1.4个天文单位(约2.1亿公里),飞行路径位于火星轨道之内。预计它将于2025年12月19日最接近地球,届时距离约为1.8个天文单位(约2.69亿公里)。
对3I/ATLAS的持续监测引发了激烈的科学辩论。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曾指出该天体的异常特征,包括其轨道与太阳系平面重合以及逆行运动,这甚至引发了关于其可能具有人造起源的猜测。然而,包括NASA和ESA在内的大多数专家坚持认为,尽管3I/ATLAS表现出一些反常特性,例如彗尾指向太阳、以及化学成分中镍含量高而铁含量低,但它仍是一颗彗星。根据空间望远镜的数据,这颗彗星呈现出非典型的蓝色调,并且经历了一次罕见的、与太阳等离子体喷射的直接碰撞,这一事件被成功记录下来,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样本。
“天问一号”任务于2020年7月发射升空,此前已在火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该任务的轨道器于2021年2月进入这颗红色星球的轨道,对火星土壤进行了深达80米的探测,并发现了大约30亿年前存在水活动的迹象。该任务还包括着陆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后者已于2022年5月进入休眠状态。目前,CNSA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为下一阶段的“天问三号”任务做准备,该任务计划于2028年实施,目标是从火星带回珍贵的样本,继续深化人类对火星的认知。
来源
Index.hu
Portfolio
24.hu
Scientific European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