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最新研究,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暗物质主导的矮星系“英仙座III”(Ursa Major III)的性质提出了颠覆性认知。由波恩大学和伊朗基础科学高等研究所的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领导的研究表明,英仙座III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拥有黑洞核心的致密星团。
该研究提出,英仙座III观测到的高质量并非源于暗物质,而是归因于其核心区域聚集了大量黑洞和中子星。这些致密天体的强大引力被认为是维系剩余恒星的关键。这一重新解读表明,过去的观测可能误解了该天体的引力效应,并对标准宇宙学模型中暗物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如果这一新见解得到证实,许多被视为暗物质存在证据的天体可能需要被重新评估。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对英仙座III在宇宙尺度上的演化进行了建模。这些计算表明,在不引入暗物质的情况下,该天体的当前状态可以得到充分解释。英仙座III距离地球超过30,000光年,其微弱光度和极少的恒星含量(仅约60颗可见恒星)使其显得神秘。通过复杂的N体模拟,研究人员重构了英仙座III的演化历程,结果显示其质量和结构完全可以用一个由黑洞和中子星组成的致密核心来解释,而无需暗物质的存在。
这一成果不仅为理解英仙座III的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也可能为揭示星团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更深刻的洞见。研究人员指出,像英仙座III这样的“暗星团”可能是在数十亿年的引力作用下,被银河系剥离了外围恒星而形成的,这种现象此前被误认为是暗物质的证据。此外,研究还表明,致密的星团核心可能孕育或聚集了中等质量黑洞,这为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项由Ali Rostami-Shirazi及其同事领导的研究成果,为天文学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宇宙中的这些“中间天体”,并可能重塑我们对暗物质在宇宙结构形成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