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已突破6000颗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对宇宙中行星多样性的理解进入了新纪元。这一数字由位于加州理工学院帕萨迪纳分校的NASA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NExScI)负责维护,并持续更新,目前已有超过8000颗候选行星等待确认。
NASA天体物理学部代理主任肖恩·多马加尔-戈尔德曼表示:“这一里程碑代表了数十年的宇宙探索,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看待夜空的方式。” 这些发现得益于“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以及“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一系列开创性任务的辛勤工作。TESS任务已确认638颗系外行星,而已退役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则发现了超过2600颗系外行星。
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展现了惊人的多样性,包括围绕恒星极近的类木行星、被熔岩覆盖的星球、拥有宝石云的行星,以及密度极低的“泡沫行星”。这种多样性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知。尽管种类繁多,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与地球完全相同的行星。然而,这并未阻碍科学家们对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保持乐观。
这些发现为理解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未来的“罗曼太空望远镜”和“宜居世界天文台”等任务将继续推动这一探索,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宇宙生命潜力的信息。肖恩·多马加尔-戈尔德曼指出,通过这些任务,美国将引领下一阶段的探索,研究类地行星和类日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