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北部岛屿在上周末经历了显著的天气变化,强风伴随的暴雨导致了多起事件的发生。消防和紧急事务部门在新西兰北部地区,包括奥克兰、怀卡托和丰盛湾地区,处理了超过100起与天气相关的求助电话,主要涉及倒下的树木和断裂的电线。仅奥克兰市就接到了114起求助,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展望未来,南岛在9月1日(星期一)将面临强风预警。但尼丁、克卢撒、南地以及斯图尔特岛等暴露区域可能会遭遇接近烈风强度的西至西南风。目前,此次预警有升级为正式警告的可能性。
当前的天气模式与季节性预测相符,该预测显示北岛在10月前有60%的几率经历高于平均水平的温度,以及50%的几率降雨量有所增加。这表明未来几个月内发生强降雨事件的风险可能升高。
新西兰之所以多风,很大程度上与其地理位置有关。该国位于南半球的“咆哮四十度”区域内,这是一个横跨南纬40至50度的强劲西风带。与北半球不同,南半球在这些纬度上陆地稀少,使得风力得以增强,并迅速环绕南极洲。这些西风会横扫南岛和北岛的南部地区。此外,新西兰的山脉也对天气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它们会加剧风力,例如在坎特伯雷和惠灵顿地区,山脉会加速风的流动,形成著名的西北风。这些山脉也会在迎风坡形成降雨,而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强风对新西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历史记录显示,极端大风事件可能导致建筑物损毁,包括屋顶被掀翻、窗户破碎以及碎片飞溅。森林也可能遭受大范围破坏,树木或树枝倒在电线上。高大的车辆、户外设备,甚至高层建筑、悬索桥和输电线路都可能因强风而发生结构性故障。例如,1988年的Bola气旋就摧毁了27,000公顷的种植林。此外,强风还会增加火灾风险,加速土壤和植物的干燥,给灌溉和水资源带来压力。对于出行者而言,高边车辆、自行车和摩托车更容易受到风力影响。风吹的尘土和花粉也可能加剧哮喘和枯草热患者的症状。沿海地区则可能面临更大的海浪和海岸侵蚀风险。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些天气事件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适应和调整的机会。虽然强风可能带来挑战,但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基础设施的韧性,以及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对于居民而言,提前做好准备,如固定易受损物品,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是应对此类情况的明智之举。这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保障,也是对社区整体韧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