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弗兰恰地震带再现震动:地质学家持续关注中等深度强震区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罗马尼亚弗兰恰(Vrancea)地震活跃区于2025年10月22日当地时间上午10点23分再次发生震动,记录到一次里氏4.2级的地震事件。根据罗马尼亚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IEP)的监测数据,此次震动的震源深度达到了90.1公里。此次活动是本月该地区发生的第三次震级超过4.0级的震颤,此前10月15日和10月13日也曾记录到类似活动。

弗兰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是喀尔巴阡山脉构造带上地质应力持续释放的自然体现,因此该区域持续受到地震学家的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弗兰恰地震带位于东喀尔巴阡山脉的弯曲处,是欧洲地质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其独特性在于能够产生中等深度(通常在60至180公里之间)的强震,这区别于全球其他地震源的特征。地震学家将该区域视为一个“地震巢”,其活动集中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岩石圈体积内。

尽管此次4.2级的震动规模适中,但其发生的频率再次提醒人们对该地区复杂地质构造的深刻认识。历史上,弗兰恰地区曾发生过具有重大影响的强震,例如1940年11月10日记录到的里氏7.7级地震,这是20世纪罗马尼亚记录到的最强地震,造成了广泛的人员伤亡和建筑损毁。此外,1977年3月4日的里氏7.5级地震也重创了巴尔干半岛,仅在罗马尼亚境内就导致超过1500人丧生。这些历史事件揭示了地壳板块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规律。

现代地球物理研究指出,弗兰恰地震的成因与欧亚板块、莫西亚次板块和阿尔卑斯-意大利次板块的汇聚接触密切相关。科学家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等技术,在弗兰恰下方揭示了一个延伸至至少350公里深处的高速体,这被解释为正在下沉的岩石圈。这种深部活动与地表伸展构造和区域性走滑断层系统的交汇点紧密相连。每一次地壳的轻微扰动,都是对这一复杂地质系统的持续校准。

对于关注该地区的人们而言,这些地质信号是对环境稳定性的持续提醒,而非单纯的恐慌诱因。它敦促社区和相关机构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将对潜在能量释放的考量融入其中,以确保结构能够与自然节奏和谐共存。对地质活动的持续监测和深入理解,是构建更具韧性未来的基石。

来源

  • frognews.bg

  • DarikNews.bg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罗马尼亚弗兰恰地震带再现震动:地质学家持续关注中等深度强震区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