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政府近期宣布,为应对严峻的冬季雾霾挑战,启动了一系列人工降雨试验项目。此举是地方决策层积极探索利用前沿科技手段,以期在空气质量持续低迷的时刻为市民带来改善的举措,体现了对环境挑战的深刻回应和对民众福祉的优先考量。
这项环境治理合作项目是德里市政当局与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IIT Kanpur)的联合行动。根据既定计划,试验预计在2025年10月7日至10月11日期间,在德里北部和西北部特定区域内实施五次关键操作。核心技术是利用一架塞斯纳206H型飞机,向云层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目标是在每次飞行中对约一百平方公里的地域诱导形成有效降水。然而,早前的试运行中,由于大气湿度低于20%,远低于人工降雨通常所需的50%,未能成功诱导降雨。
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安全与合规性被置于首位。所有作业严格遵守印度民航总局(Directorate General of Civil Aviation)的审批要求以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许可和既定操作安全规程。德里政府于9月25日与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进行五次试验,并获得了包括联邦环境部、国防部在内的十多个中央和邦部门的许可。该项目总成本为321万卢比,最初因不利天气和季风条件多次推迟。
尽管德里方面对人工降雨寄予厚望,但专家指出此类干预措施的效果存在局限性。有研究指出,人工降雨技术的效果受限于云层的水汽含量和大气稳定性,并非万能之策,其成功率与特定气象条件紧密相关。有大气科学教授强调,人工增雨只能短暂驱散污染物,真正有效的措施仍是全面管控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等污染源。因此,德里的这项试验,不仅是对技术可行性的检验,更是对城市环境治理策略多样化的一次重要探索。
这项行动象征着在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时,社会各界能够汇聚智慧,以创新的方式寻求突破。它提醒所有参与者,任何外部干预都需要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相结合,方能实现长久而和谐的环境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