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访客3I/ATLAS掠过火星:引发起源争议的科学观测与未来计划

编辑者: Uliana S.

2025年10月,星际彗星3I/ATLAS近距离飞掠火星,这在天文学界被视为一次重大的观测机遇。这颗“星际来客”于2025年7月1日首次被发现,并在同年10月3日抵达距离这颗红色星球不到3000万公里的近地点。此次罕见的近距离接触,使得科学家得以动用多国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参与观测的轨道探测器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以及欧洲空间局(ESA)的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和火星微量气体轨道器(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 TGO)。这些航天器共同致力于捕捉这颗来自太阳系之外天体的详细信息。

尽管观测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完整观测结果的发布却遭遇了延期,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停摆。正是在这种等待最终数据解读的背景下,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假设:3I/ATLAS可能并非完全是天然形成的天体。他评估这颗彗星具有技术起源的可能性在30%到40%之间,并将其描述为一个“特洛伊木马”式的场景,即一个技术人造物伪装成了彗星。这一大胆的声明迅速将科学讨论的焦点从单纯的天体物理学,转移到了潜在的行星安全领域。

根据轨道计算,3I/ATLAS将继续其旅程,向太阳系内部深入。预计它将在2025年10月30日左右到达近日点,即距离恒星最近的位置,届时它将位于大约1.4个天文单位(约2.1亿公里)的距离。截至2025年10月9日,科学界对于数据的最终解释仍处于等待状态,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然而,欧洲空间局(ESA)已经着眼于未来,积极规划后续任务。例如,计划于2029年发射的“彗星拦截器”(Comet Interceptor)任务,其目标就是对这类星际物体进行深入研究,这体现了科学界探索宇宙规律的长期战略布局。

欧洲空间局的轨道器在10月1日至7日期间进行的观测,成功捕捉到了该天体彗发(coma)的图像。不过,由于距离遥远和曝光限制,彗星的核心部分仍无法被清晰分辨。虽然来自火星探测器的数据仍在处理中,但未来的观测有望揭示更多信息。特别是当彗星在通过近日点之后,于2025年11月飞掠“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任务区域时,届时的观测数据将可能揭示其真实的性质和化学组成。这对于解答3I/ATLAS的起源问题,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来源

  • Futurism

  • New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3I/ATLAS | by Avi Loeb | Oct, 2025 | Medium

  • Comet 3I/ATLAS - NASA Science

  • Interstellar object 3I/ATLAS passed Mars, headed toward sun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星际访客3I/ATLAS掠过火星:引发起源争议的科学观测与未来计划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