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正站在经济变革的前沿,有望将其无与伦比的生物多样性转化为蓬勃发展的生物经济。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32年,这一新兴产业每年可创造1000亿至1400亿美元的收入,将大自然的丰富资源与科学创新相结合,在食品、健康、化妆品、材料和农业综合企业等领域创造可持续产品。
巴西强大的可再生能源结构为此愿景奠定了基础,其电力来源超过85%来自清洁能源,这表明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与生物经济的愿望完美契合。该国丰富的植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尚未开发的经济潜力。尽管食品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行业前景广阔,年收入潜力分别达到400亿至500亿美元和200亿至300亿美元,但巴西不到10%的植物已被基因测绘,这凸显了充分实现这一机遇的关键差距。生物多样性服务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超过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其相关。此外,如果考虑到诸如降雨生成等生态系统服务,完整的亚马逊森林的经济价值是已砍伐土地的四倍,这与巴西因持续的亚马逊森林砍伐可能面临的每年3170亿美元的损失形成鲜明对比。
释放这一潜力的核心在于巴西的原住民、奎洛姆博人和传统社区。他们对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实践知识对于生物文化创新至关重要,他们的土地也是阻止森林砍伐的关键屏障,亚马逊地区的原住民土地中只有2.5%被砍伐,而周边农村地区的砍伐比例高达52.5%。提升这种传统知识被认为是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巴西仅持有全球亚马逊生物多样性相关专利的一小部分,这表明需要更好地捕捉和重视这些原住民的智力资本。
要实现生物经济的全部潜力,需要大量投资,估计在未来十年内需要157亿美元。巴西恢复与生物经济金融联盟等倡议正在积极推进,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100亿美元目标中的26亿美元,旨在支持森林恢复和基于自然的开发。然而,战略性地重新分配资源也至关重要,亚马逊地区获得的农村信贷份额远低于南部地区,这便是一个例证。
尽管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巴西在创新效率和公平投资分配方面仍面临挑战。可持续系统(例如已实现显著增长的巴西莓和巴西坚果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商品开采的利润。保护区本身为收入和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示了保护的切实经济回报。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科学基础、培育创新生态系统、改善市场条件和完善法规,同时认识到自然本身是经济进步的积极推动者。巴西生物多样性法和《名古屋议定书》等框架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对生物经济未来的承诺,为负责任地利用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提供了指导。
前进的道路需要共同努力,投资于可持续实践,支持社区主导的倡议,并营造一个环境,使自然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广泛的繁荣。通过拥抱其生物经济潜力,巴西不仅可以保护其生态遗产,还可以为所有人民创造一个有韧性、公平和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