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大卫城(City of David)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枚极其罕见的金币,其上铸有古埃及女王贝尔尼克二世(Berenice II)的肖像。这枚金币的发现为理解公元前3世纪耶路撒冷在希腊化时期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改写了该时期耶路撒冷仅仅是小规模定居点的历史认知。
这枚金币是一枚四分之一德拉克马(quarter-drachma),由近乎纯金(99.3%)铸造,其年代可追溯至约2200年前,即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41年间,正是贝尔尼克二世的丈夫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统治时期。据了解,全球仅存约二十枚此类金币,而此前所有发现均来自埃及。此次在耶路撒冷发现此金币,是首次在埃及以外的地区,并且是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这标志着其历史意义非凡。
金币的正面描绘了贝尔尼克二世女王,她头戴头饰,身披面纱,颈部佩戴项链,尽显希腊化时代的王室风范。背面则是一只象征繁荣的丰饶角(cornucopia),两侧点缀着星星,并刻有希腊文“贝尔尼克女王”(of Queen Berenice)。尤为重要的是,金币上使用了“Basilisses”(女王)的头衔,这是托勒密王朝早期明确承认女王独立地位的实例之一,暗示了贝尔尼克二世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力。
此次重大发现由以色列文物局(IAA)在2025年8月的发掘工作中取得。发掘领队里夫卡·兰格勒(Rivka Langler)在描述发现过程时表示,看到金币的那一刻“简直难以置信”,这是她两年多来一直在等待的特殊发现。以色列文物局的钱币学部门负责人罗伯特·库尔博士(Dr. Robert Kool)和以色列博物馆的首席考古学和钱币学馆长海姆·吉特勒博士(Dr. Haim Gitler)均强调了此发现的稀有性和重要性,指出这是在科学发掘中首次发现此类金币,为研究耶路撒冷与希腊化世界的联系提供了关键证据。
学者们推测,这枚金币可能是在亚历山大港铸造,并作为第三次叙利亚战争(公元前246-241年)中返回士兵的薪饷的一部分。这场战争是托勒密王朝埃及与塞琉古帝国叙利亚之间的一场重要冲突,对后来的犹太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安提阿古四世·埃皮凡尼斯(Antiochus IV Epiphanes)后来因压迫犹太教并亵渎圣殿而引发了马加比起义(Maccabean Revolt)。此次金币的发现,将耶路撒冷与这场早期权力斗争联系起来,揭示了该地区在希腊化时代政治经济网络中的活跃地位。
此次发掘的负责人之一,吉瓦提遗址(Givati site)发掘总监伊夫塔赫·沙莱夫(Yiftah Shalev)表示,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期关于耶路撒冷在波斯和早期希腊化时期地位低下的假设。他指出,诸如金币之类的发现表明,耶路撒冷在波斯时期就已经开始复兴,并在托勒密统治下不断发展,与区域政治经济网络紧密相连。以色列遗产部长阿米哈伊·埃利亚胡(Amihai Eliyahu)也对这一发现表示赞赏,认为耶路撒冷总能带来惊喜,而这枚金币则照亮了城市历史的关键篇章。
据悉,这枚贝尔尼克二世女王的金币将于9月初在年度耶路撒冷大卫城研究会议上首次公开展出,届时还将展出同期在该遗址发现的其他黄金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