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飞蛾群落因气候变化加速转变,研究揭示北部转变速度是南部两倍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于2025年8月发布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显示,芬兰的飞蛾群落正经历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快速转变。该研究分析了跨越30年的超过22.4万次飞蛾观测数据,揭示了适应更温暖气候的物种正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研究发现,芬兰北部地区偏好寒冷条件的物种正在逐渐消失,而南部地区则迎来了新的暖温性物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部地区群落组成的变化速度是南部地区的两倍,这使得北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面临更大的脆弱性。

这一现象与全球范围内的“热适应化”趋势一致,即物种群落向更适应温暖环境的方向演变。芬兰北部紧邻快速升温的北极地区,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尤为显著。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温暖地区的物种正向北迁移,而寒冷适应性物种则面临生存压力。

飞蛾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授粉、植食和作为食物来源的关键角色。群落结构的这种变化不仅是对气候信号的直接回应,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团队还指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是驱动飞蛾群落变化的重要因素。首席研究员埃米莉·埃利斯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生态系统的动态。一项对23年数据的分析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土地利用变化是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这些发现对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到不同区域物种群落的脆弱性差异,有助于更精准地分配保护资源。北部地区可能需要减缓或适应冷适应物种的消失,而南部地区则需监测新迁入物种的生态影响,以确保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 Scienmag: Latest Science and Health News

  • Phys.org

  • Phys.org

  • Nature Communications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