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近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首次直接观测到了太阳大气中的磁重联现象。这一被认为是驱动强大太阳爆发的关键过程,对地球上的技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于2025年8月20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是探测器在2022年9月第13次近距离接触太阳期间获得的。
探测器捕捉到的等离子体和磁场数据证实了这一长期以来被理论化的现象。磁重联是指太阳磁场的断裂和重塑,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加速粒子。欧洲空间局(ESA)的“太阳轨道器”(Solar Orbiter)也提供了支持这些结论的额外观测数据。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西南研究所的Ritesh Patel博士指出,探测器进行的测量验证了数十年前的数值模拟模型,为理解太阳行为提供了更清晰的路径。
理解磁重联对于改进空间天气预报至关重要。由该过程驱动的太阳风暴会在地球上引发地磁暴,可能导致大范围停电和卫星通信中断。自2018年发射以来,“帕克”太阳探测器持续为深入了解太阳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角,其任务正在增进我们对空间天气及其对地球潜在影响的认识。
此前,一项由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领导的研究曾指出,磁重联是加热日冕(太阳外层大气)至数百万摄氏度的关键机制,但该现象的直接观测证据一直难以获得。此次“帕克”探测器的观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理解太阳活动之谜的关键线索,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影响地球通信、电力系统乃至宇航员安全的太阳活动。
这项发现不仅是对基础物理过程的验证,更是对人类理解宇宙运作方式的一次飞跃。通过直接观测,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校准理论模型,从而更有效地预测和应对可能由太阳活动引发的地球空间环境变化,为保护高科技基础设施和确保太空探索安全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例如,2021年一项关于太阳风加速的研究就强调了直接观测数据在完善空间天气模型中的关键作用,而此次磁重联的观测正是这一方向的有力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