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埃及考古学家和潜水员在亚历山大港外地中海海域成功打捞起一系列珍贵的古埃及文物。此次行动是近二十五年来首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一角。
此次打捞出的重要文物包括一座巨大的石英岩狮身人面像,其上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名圈;一座来自托勒密王朝晚期的花岗岩雕像;以及一座罗马时期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这些宏伟的艺术品在潜水员的协助下被成功从海底吊起。
发现遗址位于阿布基尔湾,据信是古代城市卡诺珀斯的延伸部分。卡诺珀斯曾是托勒密王朝和罗马统治时期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后因地震和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底。此次发掘还发现了可能用于宗教祭祀或居住的石灰岩建筑遗迹,以及用于蓄水和养鱼的蓄水池和石刻水塘,生动地展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城市规划和生活方式。
埃及旅游与文物部部长谢里夫·法提强调了此次行动的重要性,指出仅有符合严格标准的特定材料会被打捞,其余部分将作为水下遗产保留。他表示,此次行动是埃及致力于发掘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承诺的体现,也彰显了地中海深处蕴藏的丰富文化宝藏。
这些出土的文物计划在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展出,将为参观者提供深入了解托勒密和罗马时期古埃及人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及丧葬习俗的宝贵机会。此次发现不仅是对古埃及辉煌历史的有力证明,也为研究古代文明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据历史记载,卡诺珀斯及其周边地区在公元2世纪末因地震、海啸及海平面上升而逐渐被海水吞噬,其遗址的发现为理解古代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现代亚历山大也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这使得此次发掘的意义更加深远,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潜在影响。此次行动标志着埃及自2001年签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来,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回收行动,意义重大,也为未来更深入的水下探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