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的浩渺水域中,曾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正迎来复苏的曙光,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胜利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投身长江江豚保护多年的守护者杨贺,通过拍摄超过十万张照片并分享给科研机构,为江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他曾成功救助一只被废弃渔网缠绕的江豚,这次经历凸显了快速干预和部门协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正为长江江豚的复苏注入动力。自2021年起实施的禁渔期,在长江宜昌段等关键区域已显现成效,江豚家庭的目击数量显著增加,标志着长江生态环境的积极转变。
科技的进步也为江豚保护提供了支持。智能监测系统和专业的野化放归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江豚种群追踪和长期生存保障。联想公司等科技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和研究江豚,并推出了“AI守护,江豚跃长江”等公益活动,提升公众对濒危物种保护的认知。
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已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实现了自监测以来的首次反弹,增幅达23.4%。 这一成就极其罕见,尤其在全球鲸豚类生存环境严峻的背景下。 在2006年至2012年期间,长江江豚的数量每年大约减少13.7%。
长江江豚的复苏不仅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的晴雨表,更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体现,守护着一条河流的生命脉络和与之共存的万千生灵,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