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近日宣布,在英国怀特岛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恐龙物种——“帆蜥龙”(Istiorachis macarthurae),将我们带回约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这一重要发现由朴茨茅斯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博士生完成。该物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英国著名帆船家艾伦·麦克阿瑟女士,以表彰她在单人帆船环球航行中的杰出成就。
帆蜥龙的化石遗骸包括椎骨、肋骨和部分骨盆。其椎骨上长而突出的神经棘表明,帆蜥龙的背部和尾部可能覆盖着类似帆的结构,这与“巨帆龙”(Ouranosaurus)等似鸟龙类恐龙的特征相似。科学家们仍在探讨这种“帆”的确切功能,但目前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它可能用于视觉信号传递,尤其是在求偶展示中,类似于许多动物中雄性用于吸引配偶或威慑竞争对手的显著特征。
此次在怀特岛发现帆蜥龙,再次证明了该岛丰富的古生物学遗产。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似鸟龙类恐龙多样性的认知,也凸显了博物馆馆藏对于持续科学研究和进化探索的宝贵价值。早白垩世时期的怀特岛是多种恐龙的家园,包括与禽龙类(Iguanodon)相似的蜥脚类恐龙、植食性的鸟脚类恐龙(如Hypsilophodon和Mantellisaurus),以及装甲类的甲龙类(如Polacanthus)。此外,岛上还存在着如Neovenator和Eotyrannus等肉食性恐龙。
怀特岛的古生物学研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其出土的恐龙化石,包括最早的禽龙类骨骼,是英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石。朴茨茅斯大学的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该领域贡献卓著,其古生物学理学士课程获得了伦敦地质学会的认证,并经常组织学生前往怀特岛等著名化石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帆蜥龙体重约一吨,体型与成年美洲野牛相当,身高约两米,是早期似鸟龙类恐龙的一个重要代表,为理解白垩纪早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