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港牡蛎礁修复:3D打印技术注入新活力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悉尼港的海洋生态系统正迎来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复兴。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的研究人员们正在利用创新的3D打印结构——“生物庇护所”(BioShelters),为恢复至关重要的牡蛎种群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些先进的结构旨在模拟因城市发展而消失的自然栖息地,为海洋生物的繁衍创造理想条件。

生物庇护所的建造工艺独特,它们由回收塑料制成的3D打印模具构成,内部填充了掺有碎牡蛎壳的混凝土。这种设计不仅为牡蛎提供了理想的定殖和生长环境,还通过牡蛎壳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这些重要礁体的修复。牡蛎在维持海洋生态健康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每天能过滤高达100升的水,并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关键的栖息地。

此项倡议是新南威尔士州牡蛎礁恢复工作的一部分。澳大利亚政府已为悉尼乔治河河口牡蛎礁的恢复提供了大量资金,目标是重新引入澳大利亚平牡蛎。早期对生物庇护所的试验已取得显著成效:一个于2020年安装的原型已成功吸引了牡蛎、海藻、海带及小型鱼类在此安家。这一验证结果促成了新的永久性装置订单,包括在新的悉尼鱼市场项目地点的安装。

未来计划将进一步优化打印工艺,实现混凝土的直接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海堤配置调整模块化设计,以期将恢复工作扩展到整个悉尼港。生物庇护所项目与悉尼海洋科学研究所(Sydney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等机构的合作,充分展示了如何结合先进技术与海洋生物学,共同应对环境挑战,重塑海洋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悉尼港的牡蛎礁历史悠久,曾是早期殖民者建造房屋的重要材料来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过度捕捞,超过99%的野生牡蛎种群已消失。如今,通过“生物庇护所”等创新项目,悉尼正积极致力于恢复这一曾经繁盛的海洋生态系统。例如,一项由The Nature Conservancy Australia主导的项目,在乔治河河口恢复了澳大利亚平牡蛎和悉尼岩牡蛎礁,预计到2030年将恢复60个贝类礁。这些努力不仅是为了恢复牡蛎种群,更是为了提升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并为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为悉尼港的生态健康带来长远的积极影响。

来源

  • Mirage News

  • Project Restore: restoration of seascapes in Sydney Harbour

  • Mission to return flat oysters to Sydney receives millions for new reefs

  • How three tenacious reefs can help restore global oyster populations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