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这座充满活力的土耳其大都市,与它的猫咪居民们共享着一段跨越几个世纪的特殊情谊。截至2025年,这种联系依然牢固,街头猫咪已成为伊斯坦布尔文化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居民视它们为公共宠物,悉心提供食物、饮水和庇护所,这种关怀体现了城市居民对这些生灵福祉的共同责任。
据估计,伊斯坦布尔的街猫数量在12.5万至15万之间。这些猫咪并非简单的流浪动物,而是深深融入了社区肌理之中。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最初是为了控制木制建筑中的啮齿动物而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演变成了备受珍视的伴侣,这一传统也与伊斯兰教中对猫咪的积极看法相契合。据历史记载,奥斯曼帝国时期,猫咪在保护木制房屋免受老鼠侵害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专门的基金会负责照顾街头动物。
2021年,土耳其修订了动物保护法,将动物的法律地位从“商品”提升为“活着的生灵”,显著提高了虐待动物的处罚力度,并强制要求对流浪动物进行绝育。伊斯坦布尔市政府积极响应并支持这些法律,通过动物健康中心和流动诊所提供疫苗接种、绝育手术和医疗护理服务。2023年,仅市政的诱捕-绝育-放归(TNR)项目就完成了数万例手术,这既体现了管理规模的挑战,也彰显了城市在人道管理方面的承诺。
在吉汉吉尔(Cihangir)等街区,居民们对街猫的关爱尤为突出。他们常常在门口放置食物和水,并为猫咪搭建小型的避雨棚。然而,一些迷信观念仍然存在,例如关于黑猫的负面看法。202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黑猫在寻找新家时仍面临挑战,这表明持续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伊斯坦布尔的街猫依旧是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悠闲身影点缀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忙的市场到宁静的公园,再到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无处不在。
社区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共同致力于确保人与猫咪和谐共存的局面得以延续,让这座城市继续成为猫咪们温暖的家园。这种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模式,不仅是伊斯坦布尔的特色,也为全球城市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伊斯坦布尔的猫咪,作为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活态见证,将继续在居民们的关爱下,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