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闻
Logo

通知中心

没有消息!

通知中心

没有消息!

类别

    • •所有 “技术” 子类别
    • •小工具
    • •人工智能
    • •汽车
    • •太空
    • •互联网
    • •新能源
    • •所有 “科学” 子类别
    • •医学与生物学
    • •历史与考古学
    •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 •物理与化学
    • •太阳
    • •量子物理学
    • •遗传学
    • •所有 “行星” 子类别
    • •海洋
    • •动物
    • •植物
    • •发现
    • •不寻常现象
    • •天气与生态
    • •南极洲
    • •所有 “社会” 子类别
    • •记录
    • •艺术
    • •音乐
    • •八卦
    • • 时尚
    • •建筑学
    • •电影
    • •披露
    • •食物
    • •所有 “金钱” 子类别
    • •拍卖
    • •税收
    • •公司
    • •股市
    • •银行和货币
    • •加密货币
    • •娱乐圈
    • •所有 “世界事件” 子类别
    • •国际组织
    • •摘要
    • •突发新闻
    • •即将举行的全球事件
    • •峰会会议
    • •特朗普 美国
    • •所有 “人类” 子类别
    • •喵
    • •意识
    • •青年
    • •心理学
    • •教育
    • •旅行
    • •设计
    • •语言

关注我们

  • •技术
  • •科学
  • •行星
  • •社会
  • •金钱
  • •世界事件
  • •人类

分享

  • •喵
  • •意识
  • •青年
  • •心理学
  • •教育
  • •旅行
  • •设计
  • •语言
  • 关于我们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首页
  • 人类
  • 语言

世界语:全球沟通的桥梁及其持久影响

08:18, 28 七月

编辑者: Vera Mo

世界语(Esperanto)是一种旨在促进国际交流的人工语言。由波兰犹太裔眼科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立,世界语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中立、易于学习的语言,作为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第二语言。

世界语的语法简洁明了,所有名词以“o”结尾,形容词以“a”结尾,动词不根据人称或数而变化,复数由后缀“j”表示。其词汇主要来源于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语言,发音则受到斯拉夫语族的影响。

自创立以来,世界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吸引了众多支持者。尽管没有任何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但世界语在一些国家拥有活跃的社群,定期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促进了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中国,世界语自20世纪初传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知名文化人士,如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都对世界语表示赞同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世界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0年,中国创办了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同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196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播世界语广播,服务于全球世界语听众。

尽管世界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数量存在不同估计,但其作为国际辅助语言的理念和实践,体现了人类追求跨文化理解与和平的共同愿望。通过学习世界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来源

  • Olhar Digital - O futuro passa primeiro aqui

  • Esperanto - Wikipedia

  • World Esperanto Congress - Wikipedia

  • Esperanto Day - Wikipedia

  • L.L. Zamenhof | Britannica

  • Esperanto Day / July 26, 2025 - AnydayGuide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11 七月

2025年世界斯瓦希里语日:促进性别平等的文化桥梁

20 六月

犹太西班牙语:一种濒临灭绝的语言及其复兴努力

27 五月

日耳曼语、意大利语和凯尔特语的起源:2025年语言学更新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