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第32屆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在南韓慶州圓滿落幕。來自21個區域經濟體的領導人齊聚一堂,在充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科技競賽的背景下,尋求達成共識。本次峰會的關鍵成果,也是奠定會議基調的核心事件,是美國與中國之間在會前達成的貿易衝突部分緩解。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30日舉行的雙邊會談,促成了一項為期一年的臨時貿易休戰協議。這項協議暫時擱置了雙方最嚴厲的措施,包括相互加徵關稅和出口限制,為全球經濟帶來一線喘息空間。根據協議內容,美國將芬太尼的關稅從20%下調至10%;而中國則承諾延後一年實施稀土出口限制,並同意恢復採購美國大豆。梨花女子大學(Ewha University)的李夫-艾瑞克·伊斯利(Leif-Eric Easley)教授指出,此舉成功避免了國際貿易走向最壞情境。
在川普總統未參加閉幕會議提前離場後,習近平主席成為會場焦點,積極推動北京作為多邊貿易保證者的願景。習近平在發言中提出了一項大膽的建議:成立「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並計畫將總部設於上海。此倡議旨在制定國際人工智慧監管規範,將這項技術定位為「國際社會的公共財」。這與美國反對國際控制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APEC領導人,包括習主席和南韓總統李在明,共同通過了《慶州宣言》。宣言重申了成員國致力於合作應對人口挑戰的承諾,例如人口高齡化和低生育率,這些問題對包括南韓在內的許多區域國家都至關重要。此外,在習近平與李在明會面後,雖然也討論了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但平壤方面對此議程表示拒絕。《慶州宣言》同時確立了支持區域內永續供應鏈的共識。
APEC匯集了21個經濟體,涵蓋全球近一半的貿易量,再次證明了其作為重要對話平台的價值。過去作為規則制定倡導者的美國,如今展現出立場的轉變;而中國,作為2026年深圳APEC峰會的主辦國,則正積極利用每一個機會,在科技和貿易領域堅定地推進其全球治理的願景,以鞏固自身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