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雪梨大學的研究揭示,僅僅四個月大的嬰兒就積極參與與父母的「對話」。這項研究強調了嬰兒氣質在塑造這些早期互動中的重要性,這些互動對語言、認知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嬰兒並非被動的接收者,而是在溝通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這不僅僅關乎父母如何與嬰兒交流,也關乎嬰兒如何參與其中。例如,研究發現,嬰兒會對父母的語氣和手勢做出反應,甚至會主動發出聲音來啟動交流。
網路搜尋結果:
嬰兒的溝通技巧從出生就開始發展,並在最初幾個月內顯著進步。
父母與嬰兒互動的頻率和質量直接影響嬰兒的語言發展。
專家強調,父母關注嬰兒的線索並做出回應至關重要。對嬰兒的聲音、動作和表情保持敏感,有助於他們發展社交和溝通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嬰兒的個別氣質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內向的嬰兒可能更喜歡平靜和簡短的互動,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嬰兒可能會邀請更多的互動。
在台灣,關於嬰兒早期發展和親子關係的研究也支持了這項研究。特別是,母親與嬰兒建立的聯繫被認為對嬰兒的情感和社會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父母與嬰兒互動的質量和頻率對嬰兒的未來成功至關重要。
總之,嬰兒的早期溝通技巧對他們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父母關注嬰兒的線索並做出敏感的回應,將支持嬰兒的社交、情感和認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