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化行业面临重组:产能过剩与关税挑战并存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全球石化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剩的产能和美国实施的贸易关税正迫使该行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这一危机不仅影响着主要的石化生产商,也预示着全球制造业和贸易格局的重大转变。

当前,全球石化行业普遍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韩国的石化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其年产能为1470万吨的石脑油裂解装置,政府正推动削减270万至370万吨的产能,约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此举旨在应对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扭转行业颓势。美国实施的贸易关税,特别是针对韩国石化产品的关税,从最初的25%降至15%,对韩国的出口造成了显著影响。据报道,2025年前半段,韩国对美国的石化产品出口额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为应对这一局面,韩国政府正鼓励企业减少石脑油裂解产能,并推动行业向更高附加值的特种化学品转型。

欧洲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自2022年能源危机以来,高昂的能源成本持续侵蚀着欧洲石化企业的利润。陶氏公司(Dow Inc.)已宣布将在2027年底前永久关闭其位于德国的博伦(Böhlen)蒸汽裂解装置和什科帕乌(Schkopau)的氯碱及乙烯基资产,以及英国巴里的硅氧烷工厂。这些关闭措施预计将影响约800个工作岗位,并旨在优化公司在欧洲的资产组合,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中国也在积极应对国内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据报道,中国政府正考虑对石化和炼油行业进行全面改革,淘汰老旧、亏损的工厂,并鼓励企业转向特种精细化学品。此举旨在遏制恶性竞争,并推动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例如用于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品。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LG Chem和乐天化学(Lotte Chemical)等韩国主要石化公司在2024年均出现亏损。陶氏公司(Dow Inc.)和巴斯夫(BASF)等全球化工巨头也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并采取了包括削减股息、关闭工厂等一系列重组措施。这些举措不仅影响了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对全球石化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了连锁反应。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关税的实施,虽然短期内给行业带来了痛苦,但也可能成为推动石化行业进行必要调整和优化的催化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有望实现更健康的供需平衡,并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整个行业的复苏过程预计将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创新。

展望未来,全球石化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企业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地缘政治格局,加大对高附加值、环保型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间的合作也将是推动行业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来源

  • Reuters

  • Reuters

  • Reuters

  • Reuters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