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心勃勃的“天问三号”任务,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旨在实现火星样本返回地球的历史性壮举。这项行星探测任务将是人类探索火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为揭示火星的地质历史和宜居性提供前所未有的深刻见解。
“天问三号”任务将通过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来完成。整个探测器系统将包括着陆器、上升器、服务舱、轨道器和返回器,并配备先进的科学载荷,旨在搜寻潜在的生命迹象、分析火星地质并研究其大气现象。任务已确定亚马逊平原、乌托邦平原和希腊平原为三个主要着陆区,这些区域因其保存古代生命迹象的潜力以及满足任务严苛工程要求的能力而被选中。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已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合作邀请,分配20公斤的载荷能力(15公斤用于轨道器,5公斤用于服务舱/火星轨道器)。国际合作伙伴的载荷需在2027年交付,提案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最终选拔预计在2025年10月进行。此举旨在汇聚多元专业知识,共同应对深空探测的巨大挑战,并分担成本与风险。
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日益增长的实力,通过“嫦娥”月球探测项目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等成功任务得到体现。“天问三号”任务的推进,标志着中国在火星采样返回领域可能成为首个成功将火星物质带回地球的国家。尽管美国和欧洲航天局的联合任务也旨在实现火星采样返回,但由于成本和复杂性问题,该任务面临挑战并已被“暂停”。
科学界热切期待“天问三号”任务带回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火星的认知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