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发了一种名为“动态目标”(Dynamic Targeting)的人工智能(AI)技术,使地球观测卫星能够自主识别和捕获特定现象的图像。这项技术标志着卫星地球观测领域的重大进步。
2025年7月,美国宇航局在商业卫星上测试了该技术,展示了其在90秒内分析图像并确定最佳仪器指向的能力,无需人工干预。 “动态目标”使卫星能够专注于野火和火山爆发等瞬态事件。
美国宇航局与爱尔兰太空AI公司Ubotica合作,将“动态目标”集成到CogniSAT-6卫星任务中。CogniSAT-6于2024年3月发射,使用Ubotica的SPACE:AI平台进行实时数据处理。这项合作增强了卫星自主检测和响应环境现象的能力。
将“动态目标”集成到卫星中,提高了数据收集的价值和及时性。未来的应用包括更好地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这项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促成更明智的决策和应对策略。
中国近年来在卫星遥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高分卫星系列为中国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和城市规划等领域。202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高分十二号04星,进一步提升了对地观测能力。此外,中国还在积极发展商业遥感卫星,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到2025年,中国计划建成超过100颗商业遥感卫星,形成全球覆盖的观测网络。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地球观测领域的能力,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