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在2025年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就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尽管AI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其日益增长的能源和水资源需求也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审慎的管理和前瞻性的策略。AI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翻倍,达到约945太瓦时(TWh),约占全球总电力消耗的3%。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AI应用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在美国,数据中心预计到2026年将占总电力消耗的6%(约260 TWh)。特别是德克萨斯州,由于AI驱动的数据中心扩张,已感受到显著影响。专家警告称,日益增长的需求可能超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预计到2035年,年电力短缺将达到27至40吉瓦。
AI的环境足迹不仅限于电力消耗。数据中心还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冷却。IEA估计,一个100兆瓦的数据中心每天可能消耗多达200万升的水,相当于6500个家庭的日均用水量。这一需求给水资源带来了额外压力,尤其是在干旱频发地区。例如,据报道,一个AI用户会话可能消耗多达500毫升的水,相当于一瓶16盎司的瓶装水。AI在各行业的整合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转变。世界经济论坛(WEF)2025年的一项研究预测,AI可能在取代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然而,对就业的净影响仍是讨论的焦点。前谷歌X首席商务官Mo Gawdat对AI将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说法表示怀疑,他认为AI正日益取代包括CEO在内的高层职位。为应对AI增长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挑战,需要制定全面的政策和战略。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必须协同合作,发展可持续的实践以减轻AI扩张的负面影响。这包括投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透明度,并确保AI的惠益能够公平地惠及整个社会。例如,通过优化算法、使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供电以及改进冷却系统,可以显著降低AI的环境影响。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探索AI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例如通过分析气候数据和优化资源利用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对能源和水资源需求的严峻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多方协作,我们有望在推动AI进步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