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地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磁风暴。俄罗斯科学院应用天文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古拉·热列兹诺夫指出,此次事件的成因尚不明确。通常,地磁风暴与太阳活动,如耀斑或日冕物质抛射(CME)密切相关,但此次事件中并未观测到此类太阳现象。科学家推测,风暴的根源可能在于地球磁层内部的动力学过程,目前研究人员仍在深入探索这一异常现象的起因。
地磁风暴是太阳活动引起的一种地球磁层扰动,可能对现代技术系统产生广泛影响。例如,磁场波动会在长电线(如电力线)中感应出电流,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大范围停电。历史上,1989年3月13日的一场强地磁风暴曾引发加拿大魁北克省大规模停电,导致600万人断电长达9小时。此外,地磁风暴还会干扰导航系统(如GNSS),影响无线电通信,并可能对低轨道卫星造成额外阻力。
最近,在2025年9月1日至2日期间,一场“食日”太阳风暴(由两个合并的日冕物质抛射形成)袭击了地球,引发了横跨欧洲和北美的地磁风暴,并带来了极光现象。尽管此次风暴强度达到G2(中等)级别,但由于地磁场方向的限制,其全部潜力未能完全释放,不过也为许多地区带来了壮观的极光景象。
地球的磁层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系统,对太阳风的外部驱动和内部动力学响应强烈。科学家们正在利用航天器和地面观测数据,深入研究磁层特征和关键过程,特别是地磁风暴期间辐射带的能量来源和损失机制,以及亚暴过程的触发和能量收支。虽然此次9月10日发生的风暴原因不明,但它提醒我们,地球的磁层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持续演变且充满未知数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