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显示,约7万年前,以色列地区的尼安德特人在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阿穆德洞穴和凯巴拉洞穴地理位置相近,但尼安德特人群体发展出了不同的屠宰和肉类消费技术,反映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
在阿穆德洞穴,考古学家在骨骼上发现了密集、交叉和弯曲的切割痕迹,可能是缓慢或仔细处理动物尸体的结果。约40%的骨骼显示出炭化的迹象,表明经过高温热处理,可能是烘烤或烧烤。而在凯巴拉,切割痕迹更线性和笔直,只有9%的骨骼显示出火烧的迹象,可能表明更快地食用新鲜肉类,烹饪程度最低。
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群体对食物的不同偏好和处理方式。对当代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对食物处理方式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
有趣的是,在两个洞穴中,蹄类动物都是猎物,但在阿穆德,较小的物种如山瞪羚、野山羊和黇鹿占主导地位,而在凯巴拉,包括欧洲野牛在内的大型动物更为常见。研究人员认为,屠宰技术的差异反映了学习和传递技能的不同方法,这些方法根植于各个群体,即文化差异的表现。这种文化差异的形成,或许与不同社群的生存环境和可利用资源有关。
正如伦敦学院的一位未参与该研究的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切割痕迹不仅仅是技术标记,而是尼安德特人自身的姿势和动作,就像洞穴墙壁上的手印一样具有表现力。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尼安德特人并非单一文化:他们生活在小型社群中,发展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项研究也启示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