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埃及当局在阿布基尔湾水下发现了一座沉没古城的遗迹,据信是古城卡诺珀斯(Canopus)的延伸部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揭示了拥有超过2000年历史的建筑、文物和古老码头,这些遗迹因地震和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底。
发掘出的文物包括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狮身人面像,以及其他来自前罗马时期的皇家雕像。这些发现为理解古代埃及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石灰岩建筑,可能曾是宗教场所或居住区,以及用于蓄水和养鱼的水库和池塘。
在长达125米的码头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商船、石锚和港口起重机,这些设施一直使用到拜占庭时期。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谢里夫·法西表示,目前仅打捞出特定材料,其余部分将作为水下遗产得以保留。
此次发现的地点亚历山大,正面临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严峻挑战。据预测,到2050年,该市三分之一的地区可能被淹没。埃及方面正在积极规划在阿布基尔湾建立水下博物馆,以展示其沉没的古城遗址,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此举旨在通过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吸引全球游客,并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6年,法国水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Franck Goddio)就曾对阿布基尔湾的沉没遗址进行过深入勘探,并发现了包括托尼斯-赫拉克莱翁(Thonis-Heracleion)和卡诺珀斯在内的古城遗迹。这些古城曾是地中海贸易的重要枢纽,在公元前2世纪因地震和海平面上升而沉没。此次新发现的遗址与这些古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丰富了对该地区古代历史的认知。
埃及政府致力于将这些水下文化遗产转化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并计划借鉴国际经验,开发水下观景设施或陆地博物馆来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这一宏伟计划不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旨在平衡历史保护与现代旅游经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