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年美国玉米产量将创纪录,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正日益显现,影响着美国玉米种植业的未来。农民普遍反映,叶片萎蔫、籽粒缺失等现象与日益加剧的极端天气模式密切相关。
高温和不可预测的降雨扰乱了玉米的授粉过程,导致玉米棒发育不全,产量下降。一种被称为“紧密穗鞘”的现象,即高温导致玉米穗(tassel)生长过快,阻碍了花粉释放,在中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尤为普遍。据报道,这种现象在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和俄亥俄州等玉米带地区均有出现。爱荷华州立大学的马克·利希特博士认为,这可能是由高温、充足的湿气和充足的养分共同作用引起的生长综合征。玉米品种的基因特性以及种植时间也可能加剧这一问题,例如四月份中旬种植的玉米更容易出现穗鞘包裹现象。
尽管面临这些不利因素,美国农业部仍预测2025年玉米产量将达到167亿蒲式耳。为应对这些挑战,农民们正在探索适应性策略,包括采用更短的玉米品种,以增强其抵御强风和减少水分需求的能力。此外,研究表明,持续的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理想情况下,玉米在夜间温度降至70华氏度以下时能够得到恢复,但今年许多地区夜间温度却维持在中高70华氏度至80华氏度,这迫使玉米植株消耗储存的糖分用于呼吸,而非籽粒充实。
气候变化对美国玉米种植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环境美国”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变暖每年给美国玉米种植者造成约14亿美元的损失。该报告指出,玉米偏好凉爽的生长环境,而全球变暖导致全国温度升高,温暖的田地意味着玉米产量的降低。专家们强调,为了增强玉米种植的韧性,需要加大对作物保险、数据驱动的田间管理以及杂交玉米品种研究的投入。同时,转向清洁能源经济,如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能为农民提供独立电源或收入来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民们正积极适应,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来优化种植实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开发抗旱玉米品种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产量稳定。
总体而言,尽管2025年美国玉米产量预计将创下新高,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农民们通过调整种植策略和拥抱新技术来应对这些挑战,展现了农业的韧性。然而,长远来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对于保障美国玉米产业的持续繁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