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全球沟通的桥梁及其持久影响

编辑者: Vera Mo

世界语(Esperanto)是一种旨在促进国际交流的人工语言。由波兰犹太裔眼科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立,世界语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中立、易于学习的语言,作为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第二语言。

世界语的语法简洁明了,所有名词以“o”结尾,形容词以“a”结尾,动词不根据人称或数而变化,复数由后缀“j”表示。其词汇主要来源于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语言,发音则受到斯拉夫语族的影响。

自创立以来,世界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吸引了众多支持者。尽管没有任何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但世界语在一些国家拥有活跃的社群,定期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促进了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中国,世界语自20世纪初传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知名文化人士,如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都对世界语表示赞同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世界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0年,中国创办了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同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196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播世界语广播,服务于全球世界语听众。

尽管世界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数量存在不同估计,但其作为国际辅助语言的理念和实践,体现了人类追求跨文化理解与和平的共同愿望。通过学习世界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来源

  • Olhar Digital - O futuro passa primeiro aqui

  • Esperanto - Wikipedia

  • World Esperanto Congress - Wikipedia

  • Esperanto Day - Wikipedia

  • L.L. Zamenhof | Britannica

  • Esperanto Day / July 26, 2025 - AnydayGuide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