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校园体罚禁令的社会心理影响分析

编辑者: Anna 🌎 Krasko

2025年3月,泰国正式禁止在学校实施任何形式的体罚,成为全球第68个全面禁止体罚的国家。尽管法律明令禁止,但校园体罚现象在泰国仍然屡见不鲜。最近发生的一起教师因学生不服从而多次殴打学生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体罚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会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安全感造成严重的打击。长期遭受体罚的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倾向。此外,体罚还会破坏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就。 尽管泰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禁止体罚,但要真正消除这一现象,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不打不成才”,许多家长和教师仍然认为体罚是管教学生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规教师的处罚力度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此外,社会对体罚的容忍度仍然较高,许多人认为只要体罚的程度不严重,就可以接受。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泰国社会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体罚的危害,并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教师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学生和家长举报体罚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体罚的氛围。根据2022年的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36%的儿童曾在网上遭到性诱拐或不当要求。 总之,禁止校园体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消除校园体罚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应该关注到性侵、霸凌等其他儿童危机。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讲师吉亚坦塔(Kiatanantha Lounkaew)强调,若政府真要为儿童提供机会,就必须专注确保教育平等,“农村地区的儿童无法享受与城市同侪相同的教育品质。”

来源

  • Bangkok Post

  • UNICEF applauds passage of amendment to ban corporal punishment against children in Thailand

  • Law ends loophole on child beating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