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AI教育“刹车”:给全球学校的警示录

编辑者: gaya ❤️ one

韩国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2025年初将人工智能(AI)深度融入其公共教育体系,推广AI驱动的数字教科书,旨在为数学、英语等科目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体验,并缩小教育差距。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在短短几个月内便遭遇了急剧的转折,最终在2025年8月被政府政策逆转,成为全球教育界一个深刻的警示案例。

这项改革的初衷是利用AI技术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韩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然而,这项激进的计划很快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担忧,他们对学生过多的屏幕时间以及个人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表达了对AI可能取代教师、加剧就业压力的焦虑。据报道,一项针对教师的调查显示,高达98.5%的受访教师认为AI教科书的培训准备不足,而超过56,000名家长联署请愿,反对AI教育的仓促推行。

随着社会各界反对声音的累积,以及技术和法律层面的挑战逐渐显现,韩国政府被迫调整政策。一项关键的立法修正案最终将AI资源重新归类为“教育材料”,而非官方教科书,这直接剥夺了其法律地位和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一转变意味着AI技术不再是教育的强制性核心,而是回归到辅助工具的定位,强调人机协作的混合模式。

此次政策的急转直下,对相关产业造成了显著的冲击。据估算,多家教育科技公司在AI教科书开发上投入了高达8000亿韩元(约合4.96亿新加坡元)的巨额资金,如今面临倒闭风险,部分公司已提起法律诉讼,行业内裁员和重组在所难免。对于已部分采纳AI教科书的学校而言,政策的突然变化带来了操作上的混乱,教师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们也可能因此经历了碎片化的学习过程。

教育技术专家如蒙纳什大学的尼尔·塞尔温教授指出,围绕AI教科书的兴奋可能是一种“炒作泡沫”,其带来的变革可能仅是“表面上的数字化”。他认为,许多AI系统可能难以被完全理解(“黑箱”效应),并且存在加剧教育不公和算法偏见的风险。这些观点强调了在教育领域引入新技术时,审慎规划、充分论证以及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沟通的重要性。与韩国的快速推进不同,美国等地的AI教育整合则更倾向于地方主导、循序渐进,并强调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韩国的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在教育领域的落地,绝非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问题,更关乎社会接受度、伦理考量以及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未来,AI在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赋能而非取代,是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而非教育的最终决策者。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伦理框架,确保隐私保护、公平性,并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这为全球各国在探索AI教育的道路上,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反思契机。

来源

  • WebProNews

  • Business Insider

  • The Korea Herald

  • X User: unusual_whales

  • X User: Berci Meskó, MD, PhD

  • X User: Automation Workz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